【以案说险】警惕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返回列表页>>

案情简介:

部分投资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称某网站所销售的“理财产品”无法兑现。调查发现,有外部机构冒充XX集团,设立名为“XX集团官方网站”的虚假网站,宣称与某保险公司合作,并由保险公司为其销售的名为“虚拟货币投资”、“人工智能开发”等多个高回报“理财产品”进行担保,企图利用保险公司名义对虚假理财项目进行“增信”,涉嫌非法集资。

案例分析:消费者在选择投资理财项目时,受高额回报率诱惑,对投资渠道真伪识别能力较弱诈骗分子利用消费者追求高利回报的心理,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具有较强蛊惑性,使消费者陷入骗局。

风险提示:非法集资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造成自身财产损失。

消费提示:

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尽量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切勿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同时应客观评价自身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对高息诱惑不盲信,避免因高回报的“投资”诱导误入非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