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代理退保”“全额退保”?别信! 返回列表页>>

    典型案例:

    2019年8月,某保险公司接到客户李先生的投诉,因营销员销售误导,要求全额退还其名下已购买 6 年的纯保障型保单保费。公司营销员(已离职)对误导事实供认不讳,保险公司便全额退还李先生所交保费 32.04 万元。同年12月,李先生再次到访保险公司,要求恢复其退保保单,称前期为解决资金问题,被朋友介绍的一位刘老板唆使退保,并承诺可以100%全额退还保费,还要求离职营销员(李先生朋友)配合承认问题。退保后,刘老板向其收取了 8 万元咨询费。经核保部门调查,因健康原因,李先生已不符合再次承保要求。李先生得知后,肠子都悔青了。


    案例解析:

    该案件中,由于“代理退保”黑产怂恿李先生退保,导致李先生丧失保险保障。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事宜,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险消费者与所谓“代理退保”的机构或个人合作,存在以下风险:

    一、个人信息资料泄露的风险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


    二、经济损失风险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除收取一定比例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有可能通过掌握保险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而截留侵占保险消费者资金。


    三、丧失保险保障的风险

    保险消费者退保后,丧失保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消费者提示:

    一、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险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向监管部门反映。


【以案说险】“代理退保”“全额退保”?别信!
山东分公司 2021-03-15 80

    典型案例:

    2019年8月,某保险公司接到客户李先生的投诉,因营销员销售误导,要求全额退还其名下已购买 6 年的纯保障型保单保费。公司营销员(已离职)对误导事实供认不讳,保险公司便全额退还李先生所交保费 32.04 万元。同年12月,李先生再次到访保险公司,要求恢复其退保保单,称前期为解决资金问题,被朋友介绍的一位刘老板唆使退保,并承诺可以100%全额退还保费,还要求离职营销员(李先生朋友)配合承认问题。退保后,刘老板向其收取了 8 万元咨询费。经核保部门调查,因健康原因,李先生已不符合再次承保要求。李先生得知后,肠子都悔青了。


    案例解析:

    该案件中,由于“代理退保”黑产怂恿李先生退保,导致李先生丧失保险保障。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事宜,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险消费者与所谓“代理退保”的机构或个人合作,存在以下风险:

    一、个人信息资料泄露的风险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


    二、经济损失风险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除收取一定比例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有可能通过掌握保险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而截留侵占保险消费者资金。


    三、丧失保险保障的风险

    保险消费者退保后,丧失保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消费者提示:

    一、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险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向监管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