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8日18时,太平洋产险接到“菲特”台风车险报案11348笔,初步估损金额5490.43万元,远远超过非车险787笔报案数量和549万元估损金额。由于大面积积水和道路封堵,大范围出现人员、车辆被困现象,太平洋产险估计报案件数还将持续增加。
“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之后,我们通过短信向客户强调:车辆行驶至低洼积水处容易发生发动机损坏,一旦车辆涉水熄火,切忌二次点火发动,以免发动机受损加重甚至报废。”伍晓雄称。
目前,各家险企在保险条款中均明确罗列了除地震、海啸以外的自然灾害都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投保车损险的车主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并获得理赔,只要未涉及发动机损失,暴雨天气造成的车辆损失可通过车损险进行索赔。
“但在明知会对车辆发动机有害的前提下仍强行发动车辆,即使投保了涉水险,也是在保险公司的免责范围内,不予赔偿。”太平洋车险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车辆不巧涉水行驶熄火后,不仅切忌二次点火发动,还要第一时间报警,随后通知保险公司救援,这是最正确的处理方式。据太平洋车险介绍,该公司已主动增加“发动机受损”这一承保责任,车主只要不选择剔除该项保险责任即可获得全面的保障。
防灾减损添难点
事实上,气象部门此次针对“菲特”台风危害程度的公开预报时间早而准确,但浙江辖内保险公司仍然报来大量的“水浸车”赔案,一种疑问进而提出:在台风灾害面前,如果人员作为“可活动”的个体容易避免伤亡风险,那么大量的承保车辆同为“可活动”的个体,是否只能坐以待毙、静待水淹?
“众所周知,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往往对车辆造成高空坠物砸车、暴雨积水浸车这两类风险。在暴雨倾盆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将车辆停放在地势高的地方。但由于台风天气引发的暴雨是按国家标准予以定性,以气象部门给出的数据为准,因此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暴雨程度及骤降区域难以确定,二是所在区域路面的排水能力存在强弱差别,所以机动车的防灾减损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太平洋车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称。
为尽量减少损失,部分保险公司已先行采取一些避险措施,如太平洋财险在国庆长假前夕对节后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预布置,向监管部门、社会监督员、客户、员工、寿险兄弟公司发送“行车途中、车辆被淹、在家中”三类情况下的防灾避险短信。
“雨天如何防范车被水淹或减轻损失?首先要迅速断电,保护车上电子或影像系统免遭破坏。其次锁门逃生,通过防水功能将损失减到最低,一旦涉水即采用低档大油门,挑选好主路,最好行驶在路中间,实在不行可以‘骑’着路肩行驶,以垫高车身。”中国太平洋财险相关负责人称,车辆在运转中最怕将水吸入燃烧室,一旦进入,水的不可压缩性会造成发动机在工作中产生顶气门或顶活塞连杆的致命危害。发动机一旦进水熄火,不可再启动车辆,如果积水很深,需要马上熄火不再试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