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北京青年报12月3日评论《医保7600亿花不出去怪象暴露了什么》之后,我认为文中观点十分到位,医保基金如果钱多到花不出去,那就应该通过正确的路径将其花出去,并且有所侧重,而不是向所有的参保者平摊。
我在南京的企业工作。据多方面了解,南京企业职工医保每月的门诊费用只有60元左右,这点钱到医院看个普通的小感冒都不够。去年,南京市级机关取消了公费医疗,参保者每月的门诊费用为200元,已经比企业职工医保高出一倍以上。如果门诊费用不够,机关单位还设置补充医保可以报销。这样一对比,企业职工医保与机关人员医保也是差距相当大的双轨制。
基于以上的事实,我认为医保基金多出来的钱,如果使用到增加企业职工的门诊费用上,算是雪中送炭,因为,这能够降低企业职工看病的自费成本。如增加到机关人员的医保门诊费用上,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除了增加企业职工与居民医保门诊费用之外,医保基金也需要增加对参保者大病与住院保险费用的投入,让医保成为参保者的生命健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