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免费领取”不可信,“短信链接”不要点 返回列表页>>

 

典型案例:

近日,张先生来电询问,称自己收到一条“免费领取保险”的短信,短信大致内容为“您的***账户医疗保障已到达!不验证自动作废,点击***链接确认,免费领取”。一看是免费领取,张先生很是心动,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链接要求张先生输入个人信息及绑定银行账户,张先生觉得可疑,致电保险公司核实情况。经核查,保险公司并未发送过此类短信,提醒谨防诈骗,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保险业务。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张先生收到“免费领取保险”短信,随即点开链接,幸好中途及时终止,否则将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由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不法分子常冒充保险公司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用“免费”等诱惑性的方式诱使消费者办理业务,尤其是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极易导致经济损失

风险提醒:

1.收到此类短信或电话,应第一时间与官方客服联系,切勿直接点击链接或拨打短信内电话,更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莫贪图小恩小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给犯罪分子行骗的机会。

3.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遇事多与家人商量,不要草率做决定。老年人有疑问及时向子女求助或拨打110求助咨询。

 

 

【以案说险】“免费领取”不可信,“短信链接”不要点
天津分公司 2022-07-27 41

 

典型案例:

近日,张先生来电询问,称自己收到一条“免费领取保险”的短信,短信大致内容为“您的***账户医疗保障已到达!不验证自动作废,点击***链接确认,免费领取”。一看是免费领取,张先生很是心动,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链接要求张先生输入个人信息及绑定银行账户,张先生觉得可疑,致电保险公司核实情况。经核查,保险公司并未发送过此类短信,提醒谨防诈骗,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保险业务。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张先生收到“免费领取保险”短信,随即点开链接,幸好中途及时终止,否则将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由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不法分子常冒充保险公司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用“免费”等诱惑性的方式诱使消费者办理业务,尤其是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极易导致经济损失

风险提醒:

1.收到此类短信或电话,应第一时间与官方客服联系,切勿直接点击链接或拨打短信内电话,更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莫贪图小恩小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给犯罪分子行骗的机会。

3.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遇事多与家人商量,不要草率做决定。老年人有疑问及时向子女求助或拨打110求助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