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李先生因经济紧张,急需资金周转,于是向某银行申请10万元贷款,为获得增信服务,提高贷款成功率,李先生选择了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并按照提示进入投保环节,在后续页面中出现了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保险产品介绍、投保须知及投保协议等。杨先生急于获得贷款,未仔细阅读就直接勾选了“已知晓”并进行了下一步操作。李先生事后发现,自己虽然成功获得贷款,但根据投保协议,除了每月还款金额外,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融资成本比自己预想中的更高,从而引发争议。
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针对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纷纷发布消费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按时履约维护个人征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此,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一下个人贷款保证保险。
案例提示:
一、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一种贷款信用风险,是为有贷款需求、但无法提供担保或者抵押的个人提供还款保证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为个人获得贷款提供增信支持。达到或超出一定风险水平的借款人可以选择通过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取得还款保障,以达到贷款机构的贷款条件。保险公司承保后,对借款人因不能正常偿还贷款机构本息导致的损失风险依法承担保险责任。此类银保合作模式本身不构成捆绑销售。建议金融消费者通过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办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和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二、详细了解信用贷款及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流程
目前,相当多的信用贷款借款手续和保证保险投保手续均是线上完成。金融消费者办理上述业务时,须认真了解业务流程,仔细浏览操作提示,认真阅读借款合同、贷款本息归还方式、投保单及投保提示、保险条款、每期保险费、其他告知事项等相关文件,尤其要详细了解每月应归还的贷款本息金额、保险费金额、其他有关服务费金额,审慎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切勿线上随意输入个人信息,谨慎点击确认,确认署名后,即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金融消费者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后,应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支付保险费。如有逾期或违约,将会记入个人征信记录,对未来个人的贷款、出行、就业、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贷款机构和保险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后,会向金融消费者本人预留的手机号发送短信提示,消费者有疑义的,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统一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到营业网点等方式核实相关业务真实性。金融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必须提供身份证明复印件时,要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限等内容,谨防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办理借贷业务或者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如果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四、警惕防范“代理退保退息”诈骗手法
不法分子为谋取利益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骗取信任,谎称可办理全额退保、逃废债务、修复征信等事宜,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后,用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代理维权”以“维权”之名行“牟利”之实,如鼓动消费者退保正常的保险合同,并收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退保后还会诱导消费者“退旧买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暗藏集资诈骗风险。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取得消费者委托后,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买卖等风险。不法“代理维权”“代理退保”风险高、危害大,广大金融消费者要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不参与编造信息、伪造证据的恶意投诉,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金融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勿受“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警惕防范“代理退保退息”诈骗。
典型案例 :
李先生因经济紧张,急需资金周转,于是向某银行申请10万元贷款,为获得增信服务,提高贷款成功率,李先生选择了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并按照提示进入投保环节,在后续页面中出现了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保险产品介绍、投保须知及投保协议等。杨先生急于获得贷款,未仔细阅读就直接勾选了“已知晓”并进行了下一步操作。李先生事后发现,自己虽然成功获得贷款,但根据投保协议,除了每月还款金额外,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融资成本比自己预想中的更高,从而引发争议。
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针对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纷纷发布消费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按时履约维护个人征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此,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一下个人贷款保证保险。
案例提示:
一、正确认识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一种贷款信用风险,是为有贷款需求、但无法提供担保或者抵押的个人提供还款保证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为个人获得贷款提供增信支持。达到或超出一定风险水平的借款人可以选择通过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取得还款保障,以达到贷款机构的贷款条件。保险公司承保后,对借款人因不能正常偿还贷款机构本息导致的损失风险依法承担保险责任。此类银保合作模式本身不构成捆绑销售。建议金融消费者通过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办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和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二、详细了解信用贷款及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流程
目前,相当多的信用贷款借款手续和保证保险投保手续均是线上完成。金融消费者办理上述业务时,须认真了解业务流程,仔细浏览操作提示,认真阅读借款合同、贷款本息归还方式、投保单及投保提示、保险条款、每期保险费、其他告知事项等相关文件,尤其要详细了解每月应归还的贷款本息金额、保险费金额、其他有关服务费金额,审慎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切勿线上随意输入个人信息,谨慎点击确认,确认署名后,即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金融消费者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后,应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支付保险费。如有逾期或违约,将会记入个人征信记录,对未来个人的贷款、出行、就业、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贷款机构和保险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后,会向金融消费者本人预留的手机号发送短信提示,消费者有疑义的,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统一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到营业网点等方式核实相关业务真实性。金融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必须提供身份证明复印件时,要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限等内容,谨防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办理借贷业务或者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如果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四、警惕防范“代理退保退息”诈骗手法
不法分子为谋取利益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骗取信任,谎称可办理全额退保、逃废债务、修复征信等事宜,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后,用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代理维权”以“维权”之名行“牟利”之实,如鼓动消费者退保正常的保险合同,并收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退保后还会诱导消费者“退旧买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暗藏集资诈骗风险。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取得消费者委托后,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买卖等风险。不法“代理维权”“代理退保”风险高、危害大,广大金融消费者要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不参与编造信息、伪造证据的恶意投诉,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金融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勿受“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警惕防范“代理退保退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