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守护个人信息安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返回列表页>>

一、案例介绍

实际皮肤年龄,皮肤健康度,总体颜值……打开某款“颜值检测”软件,上传一张个人照片,就能给自己的长相、皮肤打分,一时间这项活动在人群间引起新风潮。

这款名为“颜值检测”的软件,实际上在用户下载使用后,就会盗取用户手机相册里的图片信息上传至相关服务器,很多用户就在这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窃取了包含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在泄漏后可能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被他人冒用身份信息注册网络账号、实施网络贷款,甚至会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开发这款手机软件的李某,原为某网络公司员工,他将这款具有非法窃取安装者相册图片功能的手机软件,以“颜值检测”软件的名义在网上发布,供免费下载;除了利用“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李某还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并在多个QQ群中传播。

李某的行为已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个人信息安全,不仅触犯刑法,而且侵犯了公共利益,构成民事侵权。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呈现多发态势,经分析发现此类案件犯罪手段较为隐蔽、涉案范围广,常与诈骗犯罪交织,增加了取证、打击的难度,严重危害了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多样:一是截取信息。通过黑客手段,侵入保存个人信息的网站数据库,截取个人信息。二是违规获取信息。行为人利用特定的职务便利,违规登陆保存个人信息的系统获取信息。三是买卖、互换信息。

涉案信息面广、类细:一是信息涉及面广。此类案件涉及部分公共交通订票系统中的购票人信息、旅馆订房信息、车档信息等。二是信息分类较细,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能通过快递数据分别筛选出各类别消费群体的信息,再将各类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需要的人。

侵犯个人信息罪与诈骗罪相伴而生。行为人从网上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后可以通过信息对个体实现精准的“信息画像”,据此了解信息所有人的身份等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三、案例启示

作为公民个人,我们需要谨记以下几点:

1.各类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处理应有明确的授权,应仔细查看授权内容。对于与办理、申请业务或服务无关的信息收集,应谨慎授权。

2.在公开网站平台填写信息时,避免用真名或拼写,非必要时不要在线填表,联系方式用截图方式,尽量用邮箱代替手机号码。

3.安装软件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涉及个人隐私内容(如通讯录、短信等)的权限获取申请。

4.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记得关闭软件定位,以免泄露个人位置信息。

5.收集整理好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车票、刷卡凭证等,集中销毁。

6.不要在社交媒体随意公开自己及家人隐私信息。

7.及时注销、解除绑定长时间不使用的账户。

8.不点击浏览不知名的网站、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不扫描陌生二维码。

9.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10.不随意参加小调查、街头问卷、抽奖或免费赠送、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11.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守住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重视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自消费者点评(https://mp.weixin.qq.com/s/LNJXvNnSE8n6HFM-SOChrA)

【以案说险】守护个人信息安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宁波分公司 2023-05-29 10

一、案例介绍

实际皮肤年龄,皮肤健康度,总体颜值……打开某款“颜值检测”软件,上传一张个人照片,就能给自己的长相、皮肤打分,一时间这项活动在人群间引起新风潮。

这款名为“颜值检测”的软件,实际上在用户下载使用后,就会盗取用户手机相册里的图片信息上传至相关服务器,很多用户就在这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窃取了包含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在泄漏后可能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被他人冒用身份信息注册网络账号、实施网络贷款,甚至会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开发这款手机软件的李某,原为某网络公司员工,他将这款具有非法窃取安装者相册图片功能的手机软件,以“颜值检测”软件的名义在网上发布,供免费下载;除了利用“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李某还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并在多个QQ群中传播。

李某的行为已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个人信息安全,不仅触犯刑法,而且侵犯了公共利益,构成民事侵权。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呈现多发态势,经分析发现此类案件犯罪手段较为隐蔽、涉案范围广,常与诈骗犯罪交织,增加了取证、打击的难度,严重危害了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多样:一是截取信息。通过黑客手段,侵入保存个人信息的网站数据库,截取个人信息。二是违规获取信息。行为人利用特定的职务便利,违规登陆保存个人信息的系统获取信息。三是买卖、互换信息。

涉案信息面广、类细:一是信息涉及面广。此类案件涉及部分公共交通订票系统中的购票人信息、旅馆订房信息、车档信息等。二是信息分类较细,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能通过快递数据分别筛选出各类别消费群体的信息,再将各类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需要的人。

侵犯个人信息罪与诈骗罪相伴而生。行为人从网上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后可以通过信息对个体实现精准的“信息画像”,据此了解信息所有人的身份等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三、案例启示

作为公民个人,我们需要谨记以下几点:

1.各类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处理应有明确的授权,应仔细查看授权内容。对于与办理、申请业务或服务无关的信息收集,应谨慎授权。

2.在公开网站平台填写信息时,避免用真名或拼写,非必要时不要在线填表,联系方式用截图方式,尽量用邮箱代替手机号码。

3.安装软件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涉及个人隐私内容(如通讯录、短信等)的权限获取申请。

4.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记得关闭软件定位,以免泄露个人位置信息。

5.收集整理好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车票、刷卡凭证等,集中销毁。

6.不要在社交媒体随意公开自己及家人隐私信息。

7.及时注销、解除绑定长时间不使用的账户。

8.不点击浏览不知名的网站、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不扫描陌生二维码。

9.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10.不随意参加小调查、街头问卷、抽奖或免费赠送、非正规办卡等活动,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11.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守住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重视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