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AI诈骗,老年人怎么防?

返回列表页>>

近日,有多起利用“AI换脸”“AI变声”等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件发生。对于不熟悉电子设备、不接触人工智能的老年人,“AI诈骗”风险更大。“AI诈骗”是如何行骗的?老人如何防范?

【AI诈骗方法】

1.骗子能直接盗用女儿微信,还可能通过各种不法手段了解您全家人的私人信息。

2.骗子在网上找到女儿发布过的照片、视频用AI技术生成她的脸;骗子给女儿打骚扰电话并录音,用AI技术模拟她的声音。

3.骗子不是随机找人行骗,提前通过AI技术筛选网上信息,锁定您和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社交关系、消费习惯再进行精准诈骗。

4.除了冒充子女骗父母,骗子还能利用AI技术精准实施各式各样的骗局:冒充亲友、领导、客服要转账汇款;冒充明星、知心人诱导交友恋爱;冒充公检法、银行、保险进行诈骗。

AI诈骗说到底是电信诈骗的一种:在涉及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沟通渠道反复核验对方身份,不要轻信对方所说的紧急情况或优惠条件。不听不信不汇款,事事三思而后行。如果您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AI诈骗要及时保护好相关证据,通话录音、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

【如何防范】

一、AI诈骗擅长利用受害人的社会关系,既要避免成为被骗的对象,加强识别AI“假人”的能力。

1.“假人”的牙齿、眼睛细节有漏洞:牙齿边缘过于整齐,瞳孔颜色不一样、反射光源不一致。

2.“假人”眨眼频率不正常:正常人一般2至10秒眨一次眼,每次眨眼用时0.1至0.4秒。

3.“假人”视频通话不顺畅:伪造的视频可能有视频抖动现象会突然出现跳动、闪烁的画面。

二、也要避免被冒用身份诈骗别人,加强信息保护。

1.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针对AI诈骗技术特点,应尽量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正面照片或视频。

2.不把身份证、银行卡的照片存在手机里。不在社交软件上提及年龄、工作、个人所在地等信息。

3.不常用的手机APP及时卸载、注销。如果APP强制收集个人信息、不允许注销,可以去网站12321.cn投诉。

来源自北京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