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本次“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拉开序幕的日子。此次第三期反洗钱小课堂将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做有机结合,提升教育宣传的广度。
本次小课堂将围绕此前颁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令〔2022〕第1号)中与消费者日常金融消费活动有关的内容进行宣讲,普及其中与保险有关的知识点,帮助消费者尽快掌握新规施行后将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一、什么是客户尽职调查?
客户尽职调查是指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通过来源可靠、独立的证明材料、数据或者信息,识别、核实和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和用途等。
通过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全面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及交易行为,及时停止异常交易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从而防范洗钱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及金融秩序稳定。
二、何时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根据消费者办理的金融业务种类不同,需要开展的时间节点不尽相同。以财产保险业务为例,根据《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在消费者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投保、批改、理赔达到金额阈值时,应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三、消费者如何配合客户尽职调查?
根据《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财产保险公司一般会要求消费者出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收款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并登记身份基本信息。其中,以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为例,是指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
开展客户尽职调查不仅是金融机构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也需要每一位客户的理解与配合。我司将积极践行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工作要求,认真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同时关注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