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简介
2023年7⽉,王先生与双胞胎弟弟王某一同在某工地务工,工作时时手指受伤,伤后前往当地县人民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王先生左手指节割伤,因县级医院失误,伤者姓名误打成弟弟王某的姓名,劳务公司顺势以弟弟王某的信息提交了被保险人医疗理赔材料,并在联系人处填写公司经办人员电话。
在理赔材料审核通过后,为核实理赔收款信息,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小陆拨通联系人电话确认核实,询问出险时的细节及受益人等问题,发现联系人对相关信息核实支支吾吾,遂起疑。按照身份证原籍地址,上门寻找王某,并从其家人口中得到王某联系方式。
从王某口中得知,受伤人员为哥哥王先生并非王某本人,而劳务公司因投保疏忽在王先生出险时并未为王先生投保雇主责任险(实名投保),加之因为医院录入失误,因此将错就错企图蒙混过关。小陆将公司冒名领用赔偿金行为告知王某,得知此事后,王某立刻联络公司要求对盗用信息事情进行处理。
(二)案例分析
保障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是金融机构的法定职责,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本案例中,我司理赔人员及时意识到被保险人即消费者的信息可能被公司盗用,存在侵犯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和财产权的可能性,及时察觉止损,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体现我司对理赔工作的严谨性。
(三)风险提示
消费者应主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保管好身份证件、银行卡、银行(支付)账户等,因公需要提供的身份证及银行卡复印件需备注用途,不要随意在各类线上线下渠道留下个人信息,谨防个人信息泄露、被盗。若发现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及时联系公安、保险公司维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