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诈骗套路千千万,不听不信是关键 返回列表页>>

案例简介:

近日,王先生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寄来的一份“红头文件”表示可以“理赔退保”“受理投诉”。王先生最近正因车辆发生事故在与保险公司协商理赔事宜,由于车辆损失较大,一直未与保险公司就理赔金额达成一致,于是王先生拨打了“红头文件”上的电话,接线人员目称“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王先生快速办理理赔,并通过短信向王先生发送了“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链接,要求王生填写车辆及个人信息,王先生心存疑虑,于是向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核实,金融监管部门提醒王先生谨防诈骗,增强识别能力,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案例评析: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打着“理赔退保”“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与金融消费者联系,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金融消费者往往因为风险防范意识及反诈意识薄弱,从而落入骗子的圈套。

案例启示:

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财产安全权等合法权益,在此做出下列风险提示:

1.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

2.如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3.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审慎对外提供个人信息。

4.因金融产品或者服务问题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优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

5.一旦遭遇诈骗或者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

【以案说险】诈骗套路千千万,不听不信是关键
天津分公司 2024-06-24 0

案例简介:

近日,王先生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寄来的一份“红头文件”表示可以“理赔退保”“受理投诉”。王先生最近正因车辆发生事故在与保险公司协商理赔事宜,由于车辆损失较大,一直未与保险公司就理赔金额达成一致,于是王先生拨打了“红头文件”上的电话,接线人员目称“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王先生快速办理理赔,并通过短信向王先生发送了“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链接,要求王生填写车辆及个人信息,王先生心存疑虑,于是向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核实,金融监管部门提醒王先生谨防诈骗,增强识别能力,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案例评析: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打着“理赔退保”“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与金融消费者联系,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金融消费者往往因为风险防范意识及反诈意识薄弱,从而落入骗子的圈套。

案例启示:

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财产安全权等合法权益,在此做出下列风险提示:

1.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

2.如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3.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审慎对外提供个人信息。

4.因金融产品或者服务问题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优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

5.一旦遭遇诈骗或者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