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不折不扣的肝癌大国,根据GBD(全球疾病负担)的全球癌症死亡率排名上,肝癌仅名列第八,但在我国却排名第二。
乙肝、丙肝、饮酒、血吸虫等多种因素是我国肝癌发生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但实际上,肝癌是一种病因基本明确、防治手段可靠的疾病,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大部分的肝癌能够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治疗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超过80%肝癌的发生和乙型肝炎有关,约3%~5%的肝癌和丙型肝炎有关。
我国现存8000万乙肝患者,既往认为,慢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是难以治愈的,因此以往的治疗策略着重于控制活动性的乙肝病毒,减少对肝细胞的损伤。
但近期张文宏教授团队发布了“绿洲”项目的研究结果,结果证实,通过规范使用核苷酸类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乙肝临床治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要知道,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是非感染人群的15.77倍,通过临床治愈,可以显著降低这部分人群的肝癌风险。依据“绿洲”项目的研究结果,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年龄>30岁,HBV DNA阳性的人群纳入抗病毒治疗的范围。因此,即使是乙肝小三阳,也有必要通过规律治疗达到“临床治愈”,降低肝癌风险。
而丙型肝炎病毒也早有特效药丙通沙,俗称“吉三代”,可以让90%的丙肝患者获得治愈。
戒酒
研究表明:长时间超量饮酒者(每次饮酒超过一两白酒或一杯啤酒,饮酒年数超过40年),肝癌的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三倍。而如果再加上每月饮酒超过15天,则肝癌的发病率会是不饮酒者的九倍。
饮酒与肝癌的归因分数是40%,意思是如果上述重度饮酒者立即戒酒,那么肝癌的发病率会下降40%。
如果一时之间难以戒酒,那么将酗酒改为小酌,也能获得显著的健康收益, 事实上,饮用少量酒精(每天1个单位,相当于40%的白酒25ml,或5%的啤酒200ml)不会带来太大的坏处。
不吃发霉变质的谷类
黄曲霉菌为需氧菌,极易滋生于粮食、油料作物、干果类食品饲料中,在肉食奶制品中也发现过黄曲霉污染。不过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谷类,例如玉米、小麦,其他比如花生、大豆也可能会有,上述食品只要发霉都可能有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B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被联合国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尤其与肝癌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农村地区有较高的肝癌发病率,与老人不舍得丢弃发霉的谷物,长期食用有关。
不要忽视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也称为代谢相关脂肪肝)是我国高发疾病,该疾病的发展会经历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4个阶段。据《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治》,约30%的成人患有该疾病,10%的患者会发展到脂肪性肝炎,而一旦到肝纤维化阶段,往往无法逆转。因此早期进行干预十分重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初期阶段,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限制油脂摄入,可以将脂肪肝逆转,不需要复杂的药物和其他治疗。到了脂肪性肝炎、可能需要一些药物治疗,比如天然维生素E以及刚上市的ARAMCHOL。至于肝纤维化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配合药物,延缓其进展至肝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