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三甲医院儿童心血管专家,年仅58岁的博导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过世。为什么看似健康的人会猝死?事实上,所有的猝死都并非突然,都是有迹可循。警惕!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在我国,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会有1个人因猝死离世。而这一现状,仍在继续恶化。
猝死,指貌似健康者或病情稳定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恶化、功能障碍而发生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也就是说,猝死的发生不是毫无缘由的,而是存在某种自然疾病的。这里的短时间一般是指在急性发病后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
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可大致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80%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具体的病因包括:心肌病、冠状动脉异常、心律失常综合征、结构性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30岁~63岁的人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男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所有的猝死都有迹可循
猝死往往突然发生,很多都是表面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人。但事实上,所有的猝死都并非突然,都是“有迹可循”。
• 情绪激动和劳累诱发猝死最常见
• 根据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上的一篇研究结果,情绪激动仍是猝死的最大诱因,占比为26%,紧随其后的是劳累,占25%。对人体来说,情绪激动就像大坝决堤,会使心跳会加快、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紧急收缩,心肌耗氧量将增加,易诱发心梗,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则会导致猝死。疲劳过度、长期熬夜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加,心跳加快,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均可导致猝死。疲劳过度还会诱发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也可导致猝死,常见的为脑干梗死、脑干出血,患者也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 青壮年更易“运动性猝死”• 运动是把“双刃剑”,通过进行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的体质,为健康带来很多益处。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运动,以及对运动风险的不知情,也极有可能导致一些“意外”。剧烈运动是诱发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因素,可发生于运动中或运动后。在运动当中或者运动之后24小时之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的意外死亡叫运动性猝死。运动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隐藏的心脏病可能才是运动猝死的“幕后黑手”,如:肥厚型心肌病、动脉畸形、心肌炎、预激综合征、Brugada综合等。参加剧烈的竞技或者马拉松运动之前,均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个全面检查。如果发现类似心肌肥厚等疾病,都需要给予预防措施或者避免高危运动。此外,运动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禁饮酒。
• 心源性猝死可能遗传,但遗传的概率比较低
• 猝死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如心肌病、心脏离子通道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肥厚型心肌病是引起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不少为家族性发病。若家中有人发生过猝死,建议家庭成员去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