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招生骗局 守护财产安全 返回列表页>>

某天,王女士到保险公司申请贷款,工作人员询问其资金用处,王女士称儿子小明今年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不久,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省内知名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邀请王女士参加一场在某高校举行的招生培训咨询活动,并准确说出了小明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在参加活动时,该工作人员称手中有该知名高校的“内部指标”,可以收取一些“赞助费”后帮忙“运作”提前录取。小明平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王女士担心儿子考不上好学校,便打算按照“招生办工作人员”要求,交纳8万元“赞助费”,以取得“内部指标”

了解情况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提醒王女士近期以高考名义的骗局有所增加,建议王女士向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直接咨询,对于打着招生名义的电话或是现场招生培训活动,务必谨慎对待,以免上当受骗。王女士经向高校咨询了解到学校并不存在“赞助费”,校方也没有这名“招生办工作人员”,好在王女士尚未转账,避免了自身可能的财产损失。

案例分析

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高校、高中阶段学校及其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形式的考试招生培训活动。各校不得允许教育咨询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或个人进入学校开展考试招生培训咨询活动,或提供场地给有关机构或个人开展相关活动。”

不法分子往往自称是高校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或表示有内部资源、特殊渠道或“内部指标”,引诱求学心切的家长和学生,并向其索取钱款,以此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高校招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不会开展考试招生培训咨询活动,也没有所谓的可购买的“内部指标”。

消费风险提示

近期高考刚刚结束,以高考招生名义的骗局有所增加,太平洋产险安徽分公司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1.高考骗局花样繁多,但都围绕一个“钱”字,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凡是涉及索取钱财,要求转账汇款,务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将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填报意愿纸质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信息随意在网上晒或泄露给他人。

3.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和高校官网查询、获取相关高考报名等信息,切莫听信各种小道消息,若不幸被骗,一定要保存好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警惕招生骗局 守护财产安全
安徽分公司 2024-08-08 0

某天,王女士到保险公司申请贷款,工作人员询问其资金用处,王女士称儿子小明今年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不久,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省内知名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邀请王女士参加一场在某高校举行的招生培训咨询活动,并准确说出了小明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在参加活动时,该工作人员称手中有该知名高校的“内部指标”,可以收取一些“赞助费”后帮忙“运作”提前录取。小明平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王女士担心儿子考不上好学校,便打算按照“招生办工作人员”要求,交纳8万元“赞助费”,以取得“内部指标”

了解情况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提醒王女士近期以高考名义的骗局有所增加,建议王女士向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直接咨询,对于打着招生名义的电话或是现场招生培训活动,务必谨慎对待,以免上当受骗。王女士经向高校咨询了解到学校并不存在“赞助费”,校方也没有这名“招生办工作人员”,好在王女士尚未转账,避免了自身可能的财产损失。

案例分析

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高校、高中阶段学校及其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形式的考试招生培训活动。各校不得允许教育咨询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或个人进入学校开展考试招生培训咨询活动,或提供场地给有关机构或个人开展相关活动。”

不法分子往往自称是高校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或表示有内部资源、特殊渠道或“内部指标”,引诱求学心切的家长和学生,并向其索取钱款,以此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高校招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不会开展考试招生培训咨询活动,也没有所谓的可购买的“内部指标”。

消费风险提示

近期高考刚刚结束,以高考招生名义的骗局有所增加,太平洋产险安徽分公司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1.高考骗局花样繁多,但都围绕一个“钱”字,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凡是涉及索取钱财,要求转账汇款,务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将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填报意愿纸质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信息随意在网上晒或泄露给他人。

3.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和高校官网查询、获取相关高考报名等信息,切莫听信各种小道消息,若不幸被骗,一定要保存好证据,以便后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