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远离征信“修复”陷阱,切勿轻信虚假宣传 返回列表页>>

案情简介:

王某因信用卡逾期影响了房贷申请,某天,王某在其车辆车窗捡到一枚“征信修复”的小卡片。经过电话咨询,某中介服务公司承诺只要王某支付8000元服务费,即可为其在短时间内消除征信不良记录。

在冲动之下,王某立即与该中介服务公司签订了《征信维护委托协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发现该公司并未兑现承诺,不仅逾期记录未消除,就连要求退款也遭遇重重阻碍,最终只能求助于法律。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协议违背公序良俗,判定其无效,并责令中介服务公司全额退还服务费。

案情分析:

上述案件揭示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征信修复”骗局,其本质是利用消费者对征信知识的缺乏和对信用记录修复的迫切需求,进行虚假宣传和非法操作。

首先,征信记录是客观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信息,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严格保护,任何试图通过非法手段修改或删除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其次,本案中的中介服务公司所述承诺显然超出了其合法经营范围和能力范围,其所谓的“修复”手段很可能涉及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等违法行为。

最后,从法律角度来看,该协议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意味着其自始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法为任何一方提供法律保障。

风险提示:

警惕虚假宣传:面对“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征信记录的修复需要遵循法定程序,任何快速消除不良记录的说法都可能是骗局。

拒绝非法操作:不要尝试通过伪造证据、编造理由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投诉或申请修改征信记录,这不仅无法成功,还可能触犯法律,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保护个人信息:在办理任何与征信相关的业务时,务必谨慎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或冒名网贷。

选择正规渠道:如果确实需要咨询或解决征信相关问题,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征信服务机构进行咨询和办理。这些机构通常具有完善的资质和流程,能够为你提供专业的服务。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征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在遭遇类似骗局时,能够及时识别并寻求法律帮助。

在此,小保呼吁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远离“征信修复”陷阱,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以案说险】远离征信“修复”陷阱,切勿轻信虚假宣传
湖北分公司 2024-09-17 0

案情简介:

王某因信用卡逾期影响了房贷申请,某天,王某在其车辆车窗捡到一枚“征信修复”的小卡片。经过电话咨询,某中介服务公司承诺只要王某支付8000元服务费,即可为其在短时间内消除征信不良记录。

在冲动之下,王某立即与该中介服务公司签订了《征信维护委托协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发现该公司并未兑现承诺,不仅逾期记录未消除,就连要求退款也遭遇重重阻碍,最终只能求助于法律。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协议违背公序良俗,判定其无效,并责令中介服务公司全额退还服务费。

案情分析:

上述案件揭示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征信修复”骗局,其本质是利用消费者对征信知识的缺乏和对信用记录修复的迫切需求,进行虚假宣传和非法操作。

首先,征信记录是客观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信息,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严格保护,任何试图通过非法手段修改或删除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其次,本案中的中介服务公司所述承诺显然超出了其合法经营范围和能力范围,其所谓的“修复”手段很可能涉及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等违法行为。

最后,从法律角度来看,该协议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意味着其自始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法为任何一方提供法律保障。

风险提示:

警惕虚假宣传:面对“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征信记录的修复需要遵循法定程序,任何快速消除不良记录的说法都可能是骗局。

拒绝非法操作:不要尝试通过伪造证据、编造理由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投诉或申请修改征信记录,这不仅无法成功,还可能触犯法律,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保护个人信息:在办理任何与征信相关的业务时,务必谨慎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或冒名网贷。

选择正规渠道:如果确实需要咨询或解决征信相关问题,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征信服务机构进行咨询和办理。这些机构通常具有完善的资质和流程,能够为你提供专业的服务。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征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在遭遇类似骗局时,能够及时识别并寻求法律帮助。

在此,小保呼吁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远离“征信修复”陷阱,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