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小贴士丨养老防骗风险指南

返回列表页>>

消保小贴士丨养老防骗风险指南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对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往往难以及时全面了解。‌这使得他们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诈骗套路也因此层出不穷。‌那么,‌如何快速识破那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呢?

老年人需要特别认清以下几种诈骗恶招

1、扫码送礼骗局

借用小区场地,宣传扫码免费赠送鸡蛋、食用油、挂面等颇受老年人喜爱的生活用品,引诱老年人扫码领取,如邀请同伴一起领奖还可以额外赠送,这种免费赠送的骗局往往隐藏潜在的风险。

2、健康讲座骗局

骗子宣传免费给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老年人因十分注重养生多会蜂拥而去。骗子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夸大产品功效,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轻易上当,高价购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3、冒充熟人骗局

子女外出工作,没有亲人陪伴在侧的老年人往往会感到孤独、失落。骗子冒充“熟人”或“远房亲戚”电话中嘘寒问暖,老年人的身心被感化,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后趁机实施诈骗。

4、投资理财骗局

投资理财是现在的热门话题,骗子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安全无风险,而且保本高收益。并不时送一些礼物获取老人的信任与好感,待老人将钱财交给骗子之后,对方就逃之夭夭了。

何保护老年人不受骗,防患未然

1、免费、赠送需警惕

勿参加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试用公司产品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为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 10%的,都要持怀疑的态度。不要贪图小利,防止利令智昏。

2、身体抱恙及时就医

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骗子所说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从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非法渠道购买的伪劣保健品可能会加重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3、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提高老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银行卡、身份证等证件、手机验证码、快递单、机票、火车票等个人信息不借、不给、不乱扔,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4、警惕不明来电短信

陌生来电应警惕,可疑短信要小心。遇到中奖要冷静,莫信天上掉馅饼;打个电话问子女,不给骗子留机会;自称公检法、退款客服、活动中奖等统统不听、不信;不随意转账,转账前反复核实身份,明辨真伪。

5、活到老、学到老

要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和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