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课堂】了解“三适当”原则,做理性消费者

返回列表页>>

三适当原则是指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强化“三适当”原则,有利于倡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投资。

01金融产品适当性原则

金融机构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等因素,推荐和提供适宜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解读

付先生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收入颇丰但工作压力大,想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为自己的未来增加保障。保险销售人员因为分红型保险业绩压力,极力推荐付先生购买分红型保险,称其还年轻,重大疾病风险概率较低,分红型保险既有保障又可以享受高额投资回报。最终,付先生听取了销售人员的引导买了分红型保险,忽视了自己原本的保险需求

    天有不测风云,付先生在工作中突发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但由于他购买的保险侧重于分红,在医疗保障方面未配置合适的保障,无法有效应对高额的医疗费用,本次疾病给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温馨提示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正规的销售渠道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

02销售渠道适当性原则

金融机构应当通过适宜、合规的渠道销售其产品和服务,确保消费者在获取金融产品时受到适当的保护,减少欺诈和误导的风险。

案例解读

王女士经某“销售人员”推荐购买了一款2个月的高收益金融产品,承诺投货回报率高达50%。该产品由一家专攻高新技术的投资公司推出,王女士未充分调查和比较便直接购买。

2个月后,王女士发现这款产品的收益远未达到预期,联系那位“销售人员”和投资公司时,发现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温馨提示

正规的金融机构会将金融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用于匹配适当的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个人偏好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实填写风险调查问卷,购买不高于自己风险等级的产品,理性选购

同时应认真阅读合同,了解权利义务,审慎对待合同签署、风险测评等重要环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树立理性消费、价值投资观念。

03目标客户适当性原则

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当与消费者的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知识和经验相匹配。这一原则的目的是确保消费者能够理解和应对其所购买或使用的金融产品所带来的后果和风险。

案例解读

林先生年近70岁,在某证券公司的推介下通过风险测评为进取型投资者后,向证券公司缴款120万元购买了一款由某科技公司提供的中风险资管计划金融产品,后因市场因素,该资管计划无法兑付导致林先生的本金全部损失。

林先生诉至法院,法院认为,该证券公司在推介、销售金融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未完全履行适当性义务,未进行专业审慎,导致林先生填写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与实际情况不符。证券公司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在资管计划的风险控制上应当尽到专业审慎的责任。

经调查审理,法院判令证券公司对林先生投资本金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温馨提醒

金融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之前,必须确保这些产品适合消费者的个人情况,确保消费者能够理解和应对其所购买或使用的金融产品所带来的后果和风险,降低消费者因购买不适宜的产品而遭受财务损失的风险。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注意甄别自己的实际情况,仔细阅读产品介绍,选择合适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