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虚假客服,防范金融诈骗

返回列表页>>

案例简介 :

家住杭州的梅女士工作多年,收入稳定,和很多上班族一样,平时购物多通过网络渠道,享受便利快捷的电商服务。一天,梅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互联网平台的客服。电话中,对方声称梅女士在该平台的身份信息为大学在校学生,并准确报出了梅女士毕业院校,又指出梅女士用在校生身份开通了平台的“金融白条”服务,如果不加以注销,将持续产生扣费,还会影响个人征信。梅女士信以为真,按对方提示加入视频会议,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在对方引导下开通“网络贷款”,并最终将贷款资金转入了对方提供的“官方安全账户”。当对方继续要求梅女士贷款并转账时,梅女士惊觉被骗,此时已损失二十余万元。


案例评析:

本案中,骗子先以某种非法手段获取了梅女士的姓名、手机号码、毕业院校等个人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误导受害人上钩,继而以“产生利息损失,影响个人征信!”等话术引起受害人恐慌,诱使受害人一步步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温馨提示:

在此提醒厂大消费者,针对此类诈骗案件,请做到:

第一、接到自称客服的陌生来电,不要轻易相信,尤其在涉及资金、贷款、消费、金融等敏感话题时,更要多留心眼。稳妥的方式是直接拨打官方热线进行核实。

第二、警惕“视频电话”等新型诈骗手段。不与陌生人视频通话,不开启“屏幕共享”,更切勿在“屏幕共享”时打开支付界面,输入密码或验证码,以及进行银行账户转账汇款等操作。

第三、保护好个人的关键信息,警惕来路不明的短信、邮件、电话,不通过安全性存疑的渠道提供个人信息,防范信息泄密风险,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第四、遇到可疑情况,可拨打反诈热线96110咨询,切勿轻易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