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关爱特殊群体,警惕针对残障人士骗局
当前诈骗分子的套路层出不穷,特别是针对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因可能与外界交流较少,更容易被部分不法分子盯上,需要提高警惕和反诈意识。
案情回顾
近日,小李接到一通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来电,称公司推出一款专为残障群体设计的保险产品,可免费领取一份保额为5万元的保险。
小李表示自己1年前因为生病导致下身瘫痪,但没有做过残疾鉴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可以协助办理残疾人证明,只需要缴纳3000元保证金,等残疾人证明办理后就会返还。
小李担心其中存在其他问题,便拨打了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确认。经保险公司查实并没有这位工作人员信息,也没有所谓的保险产品。最后官方客服提醒小李不要轻信陌生人并盲目转账,维护了小李的财产安全权。
案例解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障人士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严格保护,任何侵害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严惩。
该案件中,诈骗分子正是利用残障人士信息获取能力受限的弱点,以及他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保障的迫切需求,进行恶意诈骗。幸好小李关键时刻保持理性,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核实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风险提示
1.选择正规金融渠道:在购买金融产品时,要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和办理业务。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的邮件、短信或电话中的金融产品推销信。
2.核实信息真伪:在支付任何费用之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伪。可以通过拨打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前往线下营业网点等方式进行核实。
3.提高警惕性:对于任何涉及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的请求,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