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2024年8月,张先生收到一条自称是“XX保险公司”发来的短信,内容显示其购买的保险因银行账户异常导致扣款失败需点击链接验证身份并重置密码。张先生未核实短信来源,直接点击链接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导致其银行卡内3万元资金被他人分多笔转走。张先生报警后回忆,自己曾在社交平台晒过之前的保单照片,可能泄露了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案例评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资金风险案例。张先生在社交平台晒保单照片这种行为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并且其在收到诈骗短信后未核实链接真实性的情况下贸然填写验证码、银行卡号等信息,导致财产损失。一般来说,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链接直接要求用户填写完整账户信息或验证码,如发现异常,消费者可通过官方APP、官方客服电话或柜台等合规途径查询。
温馨提示:
金融消费者需筑牢信息防护墙,警惕非正规渠道的信息索取,建立“主动核实”意识,避免因轻信而蒙受财产损失。一定要牢记“三不”原则防诈骗:
1、不轻信
收到“账户异常”“免费领奖”等短信电话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客服核实。
2、不点击
拒绝陌生链接、二维码,谨防钓鱼网站。
3、不透露
不向他人泄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核心信息。
若发现账户异常交易,立即挂失银行卡并报警,同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留存证据以便后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