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聚焦五大非法金融活动防骗指南,守护财产安全

返回列表页>>

在金融市场日益复杂的当下,非法金融活动犹如隐藏的陷阱,时刻威胁着个人的财产安全。为帮助大家避开这些风险,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为您详细介绍五大风险及对应的防范策略。

一、非法金融活动惯用套路风险

不法分子常以极具诱惑性的手段,设置虚假承诺、虚假宣传等陷阱,诱导投资者踏入骗局。

• 虚假高收益承诺:“保本高收益”“低风险高回报”这类违背金融基本规律的承诺,往往是欺诈的开端。金融投资中,收益与风险紧密相连,过高的收益承诺背后大概率隐藏着巨大风险。

• 虚假金融产品宣传:他们借助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大肆传播虚假中奖、贷款和精心包装的投资产品广告。这些虚假信息如同糖衣炮弹,极具迷惑性。

• 利用“金融创新”名义行骗:打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热门“金融创新”旗号,巧舌如簧地诱导投资者参与非法集资,将新潮概念当作行骗工具。

•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通过诱导下载软件、开启“共享屏幕”等隐蔽方式,窃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个人信息,危及财产安全。

防范策略:树立正确投资观念,牢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不盲目跟风;核实金融机构资质,坚决不与非法机构或个人往来;妥善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严格做到“三个一律”(陌生电话谈银行卡、集资高利息,陌生微信、短信链接,一律拒绝),牢记“三个切莫”(不贪小利,不信暴富,多与家人沟通) 。

 

二、非法“代理维权”风险

非法“代理维权”以各种看似诱人的方式,实则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 非法代理退保:以“全额退保”“无损失退保”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委托办理退保业务,并收取高额代理费用。

• 非法债务优化:宣称能“快速解决所有债务”“债务减免”“全额免息”,诱导消费者停止还款或伪造困难证明。

• 非法代理理赔:声称可帮助快速获得保险理赔,甚至虚构损失,从中收取高额理赔分成。

• 非法代理投诉:组织消费者对金融机构产品进行恶意投诉,以损害机构声誉、索取赔偿。

防范策略:不轻易相信所谓“代理维权”的虚假承诺,认清其非法本质;遇到问题直接与金融机构官方沟通解决,不随意委托不明第三方;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非法集资风险

非法集资行为隐蔽,危害巨大,参与者往往血本无归。

• 未经批准公开募集资金:在未获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线下向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常虚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

• 利用关系渗透:借助亲情、熟人推荐,或通过明星代言、公益活动营造信任感,甚至以“拉人头返利”发展下线(涉嫌传销) 。

• 资金流向不透明:资金无真实业务支撑,被用于“借新还旧”或肆意挥霍,最终导致崩盘跑路。

防范策略:增强风险意识,对过高收益承诺保持高度警惕;了解非法集资常见手段,不参与未经正规批准的募资活动;若发现非法集资线索,立即止损,留存证据,及时报案并投诉。

 

四、保险欺诈风险

保险欺诈不仅破坏保险市场秩序,也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保:虚构根本不存在的保险对象,骗取保险金。

• 编造保险事故骗保: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虚假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

• 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保:人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以此骗取保险金。

防范策略:学习保险知识,掌握保险合同核心条款、理赔流程等;明确保险是风险保障工具,不被“高收益”“零风险”等虚假宣传误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透露给不明人员或机构;警惕以保险理赔、退保为由的诈骗,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不明APP 。

 

五、新市民易遇金融骗局风险

新市民由于金融知识相对薄弱,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 “高息诱惑”型骗局:如“保本高收益”“低投入高收益”骗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新市民投资,最终卷款跑路。

• “假冒身份”型骗局:“代理退保”骗局诋毁保险产品,鼓动退保购买“高收益”理财;“冒充客服”骗局冒充金融机构客服售卖虚假理财。

• “新兴概念”型骗局:借“投资养老”等新兴概念,忽悠新市民贷款投资或点击假冒网站购买金融产品。

防范策略: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核实机构资质;增强金融风险意识,不盲目追求高收益;保护好个人信息,对陌生信息保持警惕,遇疑似骗局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