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征信修复”背后的重重陷阱与风险

返回列表页>>

案例简介

2024年1月,陈某为顺利办理房贷,看到某服务公司“征信逾期不可怕,修复征信获新生”的广告后,与其联系。该公司承诺最快15天、最慢1个月消除其征信报告中的几十条逾期记录,陈某冲动之下签订《征信维护委托协议》,并支付1.38万元服务费。但对方未履行承诺,拒绝退款,对陈某的多次联系敷衍了事,半年后失联。2024年10月,陈某向法院起诉。法院经审理,认为协议目的是通过非正规途径修复征信,违背公序良俗,判定协议无效,某服务公司需返还1.38万元服务费,但因双方对协议签订均有过错,不支持陈某要求对方支付利息的诉求。

案例评析

此类“征信修复”骗局近年来层出不穷,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这些骗局往往利用公众对不良信用记录的担忧以及对 “征信修复”概念的模糊认知,以极具诱惑性的广告和承诺来吸引受害者。

(一)虚假承诺,骗取高额费用

骗子以 “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 等名义发布广告,教唆信息主体编造 “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 等理由或伪造证据向金融机构投诉,以删除逾期记录。骗取高额代理费后,若修改失败则拒绝退款或失联。

(二)开设“培训班”,实为诈骗加盟代理费

骗子宣称 “征信修复” 行业前景好,开办培训班教授 “修复技巧”,通过招收学员、发展加盟代理扩充下线。培训内容实际是教人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学员缴纳高额加盟费后不仅学不到有用知识,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三)窃取个人信息,危害人身财产安全

办理 “征信修复” 业务时,骗子以各种理由索要信息主体的身份证件、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用于泄露、买卖获利,甚至冒名网贷,使受害者背负高额贷款利息,危害其人身和财产安全。

案例启示

请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轻信所谓的“征信修复”广告和承诺。个人征信记录是对个人信用状况的客观反映,若存在不良记录,应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如按时还款、保持良好信用行为等方式,逐步修复和改善信用状况。如不幸遭遇此类骗局,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自太平洋产险海南分公司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MeoLVxl-X6ljHNWZOX03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