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代理暗藏玄机,警惕“代理”黑产陷阱!

返回列表页>>

近年来,不法分子“全额退保”“高额赔偿”“低价投保”为宣传噱头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渠道大肆宣传,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投保、退保理赔,从中谋取高额利益,形成黑色产业链。太保险重庆分公司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其危害,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各类金融陷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分享

受害人张某(化名)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自称是“保险代理”的李某(化名)。李某声称可以帮张某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保险产品,并承诺提供理赔等售后服务。张某信以为真,便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提供给李某,委托其代为购买保险。

李某作为投保人在投保时,故意将张某的联系电话填写为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在投保成功后立即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保险公司根据保单上预留的联系方式(即李某的手机号码)联系“被保险人”确认退保事宜,李某冒充张某表示以收到退保通知。保险公司遂按照流程办理了退保手续,并将保费退还至投保人李某的银行账户。

不久后,张某不幸遭遇意外事故,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被告知保单已退保,无法获得赔偿。张某这才发现被骗,但此时李某早已失联,张某的损失也无法追回。

风险提示: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黑中介通常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泄露和被盗用的风险。

保单真实性存疑:黑中介可能利用伪造的保单或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消费者难以辨别保单真伪。

退保骗局:黑中介可能在投保成功后恶意退保,导致消费者失去保障,甚至无法追回已缴纳的保费。

理赔困难:黑中介提供的虚假信息可能导致消费者在申请理赔时遇到阻碍,甚至无法获得赔偿。

追责困难:黑中介通常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难以追责,损失难以挽回。

金融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险: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官方客服热线、正规保险中介机构等渠道购买保险,切勿轻信黑中介的虚假宣传。

仔细核对保单信息:收到保单后,务必仔细核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等关键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提高警惕,防范风险:对于声称可以“低价投保”、“内部渠道”等宣传保持警惕,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轻信黑中介的虚假宣传。购买保险产品前,务必了解产品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远离黑中介,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