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李某因年初的一次意外支出,导致信用卡逾期还款,征信报告上留下了不良记录。他在朋友圈看到一条“专业征信修复,百分百成功”的广告,心动不已。李某通过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所谓的“征信修复专家”冯某的微信。冯某自称有内部渠道,能够快速删除不良记录。李某在业务员冯某的诱导下,签订了所谓的“征信修复合同”,并支付了高额的“服务费”。业务员要求李某提供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声称用于办理修复手续。数周后,李某查询征信报告发现不良记录并未被删除,而此时该公司已无法联系,李某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分析】
诈骗公司利用李某急于修复征信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内部渠道”、“快速删除”等手段吸引李某上钩。以“服务费”、“手续费”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一旦钱款到手便消失无踪,通过签订合同、办理手续等名义获取李某的个人信息,可能导致后续的个人信息泄露或进一步诈骗。李某因贷款需求迫切,希望快速修复征信,忽视了正规途径和风险防范。
【风险提示】
不要轻信“内部渠道”、“快速删除”等虚假宣传,选择正规途径处理征信问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银行卡等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征信记录是个人信用的体现,应理性对待,避免因一时之急而落入诈骗陷阱。征信修复诈骗不仅损害个人财产利益,还可能进一步损害个人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