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太平洋保险>保险资讯>养老保险知识

什么是医保共济,如何办理医保共济?

医保共济,是指医疗保险参保人在参加了职工医保后,通过办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将个人账户授权给已参保的父母、配偶和子女使用。2021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省在 12 月底前出台医保家庭共济的实施办法。自此,医保共济开始逐步推进。

2022 年 12 月 1 日起,北京医保开通个人账户家庭共济。2023 年年初,江苏在全省统一上线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业务。截至 2024 年 5 月 13 日,江苏共为 652.9 万人办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业务,家庭共济结算量 2749.2 万笔,其中跨统筹区家庭共济结算 218 万笔。

截至 2024 年 5 月 18 日,已有 22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家庭共济,9 个省份将于 2024 年年底前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家庭共济。已经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共济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其中,在河北、江苏等地,职工参保人个人账户的余额不仅能共济给省内异地参保的直系亲属,而且共济的资金还可以跨省使用。

二、医保共济的实施范围与要求

(一)共济对象明确

医保共济成员在不同地区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包括参保人的父母、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而部分地区如河北、山西、湖南等地将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但需要明确的是,家庭共济成员不包含配偶的父母以及其他亲属。例如,在西安,参保人的父母、配偶和子女可以享受医保 “家庭共济”,但不包括配偶的父母以及其他亲属。

(二)基本要求严格

医保共济需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亲属要参加基本医保,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其次,参保人要办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同时,医保共济只能用于特定的费用和范围。比如,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发生的医保报销后的医疗费用,不包括自费费用;可以缴纳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费、购买 “沪惠保” 等。此外,还需注意,家庭共济的是个人账户里的钱,而不是医保卡,就医购药都必须使用患者本人的医保卡。例如在河北,参保人可通过 “河北智慧医保” 小程序为近亲属办理医保个人账户共济绑定和使用,共济账户中的资金可用于支付医药费用,也可以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近亲属缴纳医保费。

三、医保共济的办理方法

线上渠道办理医保共济

参保人可通过多种线上渠道办理医保共济。国家医保局提示,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地方专区、当地医保部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功能模块,实现线上办理。具体途径由各统筹区医保部门向社会公开。例如,西安市参保人可以在 “西安市医疗保障局” 微信公众号点击 “医保办理”,进入 “医保办事” 页面,在 “个人业务申报” 处点击 “家庭共济绑定”,按照页面提醒完成操作步骤。

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搜索 “医保家庭共济账户” 在线办理。以支付宝为例:1. 可登录 “支付宝” APP 搜索 “家庭共济”;2. 点击 “立即办理”;3. 如未领取医保电子凭证,请先激活医保码后办理;4. 激活医保码后,点击 “立即办理”;5. 查看承诺书,点击 “同意并继续”;6. 添加共济对象;7. 确认当前共济人信息,提交。

线下渠道办理医保共济

对于操作智能设备困难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以到线下医保大厅办理。如在苏州,如遇特殊情况线上办理不成功或无法办理的,授权人可持本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件(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或社保卡)及家庭成员有效身份证件信息、家庭关系承诺书等至医保经办机构窗口申请办理。在巴彦淖尔市,可持授权人和使用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到医保服务大厅办理。

办理医保共济后,使用人在定点医院就诊,可使用授权人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需要交纳的现金支付的金额。账户共济可一人给多人办理共济。

四、医保共济的好处与作用

(一)充分利用资金

职工医保设置了个人账户,参保人每月能有一定金额的返现,可用于支付门诊费、买药和购置医疗器械等。但很多人不常生病,医保卡里的钱闲置,无法给家人使用。医保改革后,参保人可以在家人看病买药时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充分利用了资金。例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部分地区参保人个人账户每月平均返现几十上百元,一年下来也有不少资金,改革后这些资金可以为家人的医疗费用提供支持,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二)避免违规参保

职工医保并非人人能参加,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和无工作人员只能选择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或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为参加职工医保,部分人可能选择挂靠公司参保,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还存在风险。现在能用家里人的医保账户负担门诊费,避免了这些不必要的参保方式。据了解,挂靠参保机构大多不正规,容易被坑,可能导致错过参保时间或因企业违法受牵连。

(三)刺激参保与增加基金收入

医保提高共济力后,享受福利的范围扩大,刺激更多人选择职工医保参保。相比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有返钱和高占比报销的优势,如今还能让家人受益,很多人不会错过。参保人数增加,医保基金收入也会增多,提高了医保的共济力。以某地区为例,医保共济政策实施后,参保人数同比增长了一定比例,为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四)减轻家庭负担与促进消费

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原本只能用于特定的医疗消费,不能取现和用于其他消费。医保个人账户能够给家人使用后,家庭在看病上的支出减少,原本用于看病的存款可以用于其他消费,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同时,大量医保资金负担家庭医药开销后,省下的钱用于购物、娱乐等,促进了多行业消费,推动城市消费力增长和经济上行。例如,某城市在医保共济政策实施后,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非医疗消费的比例有所上升,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五、医保共济的注意事项

(一)个人账户资金有限

个人医保账户里的钱并不是无限返还的。大部分是参保人自己缴纳的社保费,以职工医保为例,个人负担的比例相对较少,单位负担的比例较高。医保改革后,公司缴纳部分中的一定比例划入统筹账户,用于全民共济,因此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会减少。参保人在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为家人支付费用时,要做好资金分配,不能随便滥用。例如,重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后,随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本人缴费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部分计入统筹基金。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二档人员,个人账户计入标准为缴费基数的 2%。同时,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二档趸缴人员,个人账户趸缴期间按趸缴基数 2% 计入,趸缴期满后按照退休人员标准计入。随单位参保和个人二档参保退休人员,70 岁以下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定额划入 105 元 / 月,70(含)岁以上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定额划入 115 元 / 月。这些数据都表明,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是有限的,在使用时需谨慎考虑。

(二)严禁转借医保卡

医保共济指的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给家里人看病时结算费用,而不是把医保卡给家里人用。医保卡只能参保人本人用于登记挂号,转借后一旦被发现,可能面临罚款,或者暂停使用医保卡的处罚。国家医保局明确规定,将本人的医保凭证转借他人就医,或持他人医保凭证冒名就医的,都属于欺诈骗保行为。例如,2023 年 1 月,杭州市余杭区李某不慎在家中摔倒,其表弟谭某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并将其社保卡出借给其亲戚李某,导致医保基金损失 25459.94 元,医保行政部门依法责令二人退回医保基金,并处以涉案金额 2 倍的罚款,同时谭某被处以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 6 个月的处罚,李某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再如,小晴因冒用表妹小兰的医保卡被医保部门行政处罚,退回骗取的医保基金 2663.1 元,并被处以 2 倍罚款 5326.2 元。这些案例都提醒我们,严禁转借医保卡,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六、医保共济的未来展望

虽面临一些问题,但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和推进,有望实现更大范围的共济,为家庭医疗保障带来更多便利。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医保共济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医保共济提供更强大的支持。随着医保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地医保系统将实现更高效的互联互通。例如,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在积极探索医保大数据的应用,通过对参保人员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更加精准的医保支付和管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医保共济有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实时结算,参保人员无论在何地就医,都能方便地使用家庭共济账户进行结算,极大地提高了医保共济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医保共济的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将共济范围扩大到了近亲属,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共济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更多的人群。例如,可以考虑将共济范围扩大到非亲属关系的朋友、邻居等,通过建立更加广泛的互助共济机制,为更多的人提供医疗保障。同时,医保共济的使用范围也可能会进一步拓展,除了目前可以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和购买医保相关产品外,未来可能还可以用于支付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费用,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此外,随着人们对医疗保障需求的不断提高,医保共济的政策也将不断优化。例如,可以进一步提高医保共济的支付比例和额度,降低参保人员的医疗负担;加强对医保共济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完善医保共济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医保共济的保障水平,为家庭医疗保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总之,医保共济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保障政策创新,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医保共济将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标签: 如何办理医保共济
上一篇:上海五险一金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缴纳比例分别是多少
下一篇:医保共济政策最全解读来了,快收藏!